如火如荼的6·18同样属于农产品。5月底,在云南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汗湿衣衫的薯农忙碌穿梭,圆滚滚的洋芋从疏松的泥土中翻腾而出。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坐在田埂上唱着“挖呀挖呀挖”,为大人鼓劲。
(资料图片)
寻甸六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邓长军说,“这些全是企业预订的加工薯,打包后将运往工厂,加工成云南特色的中式土豆片,卖向全国。”
忙于收购的“滇二娃”土豆片工厂负责人李艳琼正为提前打响的6·18储备原料洋芋。“拼多多的6·18,农产品也有大流量。我们打算提前准备100万袋土豆片,大约需要洋芋180余吨。”按照目前每公斤收购价3.6元计算,每在拼多多上卖出一包薯片,薯农就能收入0.65元。
在一年四季都能生产新鲜洋芋的云南,炸洋芋片拌上辣椒粉是当地一道传统小吃,也是很多人离开故土后无法割舍的家乡味道。只不过,这种特色小吃多年来一直未能走出云贵川,也无力与满街的西式薯片竞争。直到最近几年,在云南农科院的技术加持以及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助力下,以云南洋芋片为代表的中式土豆片悄然成为爆款,不仅带动云南多个马铃薯产区的加工薯热销,也让不少产地薯农的生活有了新奔头。
中式土豆片突飞猛进
近年来,薯片作为一种“让自己开心”的休闲食品,消费热度居高不下。不过,商场卖的几乎都是西式薯片,美食爱好者只能寻着云贵川路边摊的烟火气才能觅得中式土豆片。
“西式薯片大多是薯粉膨化,土豆自身的味道很淡,而且价格动辄一袋十来块。在云贵川,家家户户更喜欢自己炸洋芋片,新鲜又实惠。”在李艳琼的记忆中,上世纪,天使、子弟等云南本土品牌最早引入工业化流水线,其生产的中式土豆片,是云贵川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遗憾的是,这些产品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大规模走出西南市场。
去年7月,一款由“滇二娃”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原切土豆片登上拼多多“货架”后,中式土豆片在线上名气大振。有且仅有麻辣、胡辣两种辣味的口感设计,让这款极具辨识度的产品迅速俘获一批无辣不欢的年轻人的心。
此前,中国辣椒产业数据分析显示,国内可以吃辣或喜欢吃辣的消费者超过6.5亿人。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饮食口味偏好中,“辣”连续多年居首。当来自云贵川的辣子搭配当地的新鲜洋芋,辣味零食爱好者浅尝后纷纷在各个社交网站上安利,“嘎嘎香,辣得劲”、“我愿称之为麻辣洋芋片天花板”……
“受益于拼多多农产品零佣金以及拼团模式对销售爆发的有效助力,上架没几天,就拼出10万单,线下渠道主动联系我们,希望一起把云南特色产品卖到全国。此后,类似的电话每月多则几百个,全是希望合作卖土豆片。”“滇二娃”电商运营负责人胡停颇感意外,“过去都是我们求着线下卖货,遇上拼多多,事情竟反了过来”。
据拼多多休闲食品类目小二介绍,去年下半年,中式土豆片在平台迎来爆发。“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商品与平台契合度很高。拼多多倾斜资源拉升产品热度后,消费者的需求被迅速激发。而通过‘拼单+产地直发’的模式,平台高效、精准地供需匹配,小单品变成了大爆款。”
据其介绍,从拼多多成长起来的“滇二娃”土豆片是6·18期间饼干膨化畅销榜的第一名,去年销量比行业均值高出近两倍。从销售区域来看,尽管它起源于云贵川,但在广东、浙江等地卖得更好。
“目前,我们线上日销土豆片11万-12万袋,其中,拼多多是最主要的渠道,占比近六成。6·18期间有万人团加持时,日拼单量超过10万袋。”胡停表示。
土豆薄片里的硬科技
在获得市场认可之前,这包土豆片经历了近四年的研发期,其间数次踩坑。例如,研发团队曾斥资几百万引进一条全新流水线,反复调试后却发现只能复刻西式口感,无法还原中式风味。“几百万打水漂,心如刀割。”李艳琼说。
期间,糊了、油了、软了……团队每天吃着炸坏的土豆片品尝失败的滋味。渐渐地,他们发现,快速入料并低温慢炸,出锅的土豆片口感硬脆,且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料的香味。他们又通过反复试验,积累了关键的技术经验——不同品种的云南洋芋,油炸温度与油炸时间如何调整,才能保证始终如一的品质。
既然是一包不同于西式薯片且出了云贵川就鲜有人见过的土豆片,他们又想了个主意——装进透明的包装袋,在视觉上将消费者的眼球从避光包装的西式薯片上争夺过来,助力这一新品一炮而红。
当一个包材需要背负拓新的重担,“滇二娃”闷头找了近两年。经常在厂里琢磨良久,结果检测机构一测,透氧率大大超标。这意味着包材阻隔氧气的能力差,光敏性物质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最终不仅影响口感、货架期,还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而这也是西式薯片普遍选择非透明包材的重要原因。
再度遇到难题的李艳琼这次敲开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大门。接待她的预制菜与休闲食品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丹,擅长果蔬生鲜储藏的研究,见识过各种高性能包材。
深入了解情况后,王主任建议,将解题思路放在有氧化铝涂层的包装袋上。“这种袋子的透氧率最低能降到1克/平方米/天,相当于普通透明袋的1/6”。接着,她又根据过往研究在涂层厚度、稳定性等方面给出了指导建议。仅仅一周,难题迎刃而解。
尝到甜头的李艳琼决定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从加工薯品种的选育,到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加工方案,都正逐渐加入共同探讨研究的列表当中。
“我们所在马铃薯品种及食品加工方面储备了大量技术。如果企业能够带着市场需求和生产问题来找我们,再进行针对性研发,有的放矢,科研转化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王海丹表示。
一直以来,由于转化不畅等原因,国内不少科研项目“只开花、不结果”,实验室成果与被市场接受的产品之间,横亘着成果落地的鸿沟。去年以来,拼多多在平台策略上加大对高科技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的资源倾斜,以销量反哺科研,以市场导向疏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链路,旨在打造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今年上海“五五购物节”启动当天,拼多多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落地的带货直播中,“滇二娃”土豆片作为科技农货的代表,被央视主播任鲁豫与郭若天重点推介,吸引了一大批网友拼单。
农科院+新电商,为薯农托底
科技土豆片的热销激发了企业收购原料土豆的热情。从盈江、个旧到寻甸、大理……收完一年的土豆,李艳琼差不多也把云南跑了一遍。
云南是中国马铃薯种植大省,各州市均有马铃薯分布,且一年四季都可种植。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寻甸,邓长军记得,小时候,这里家家户户都种土豆。但囿于种植品种陈旧、广种薄收,加上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仅销路难拓,还难卖好价。不少薯农依靠十多亩地,一年最多不过两三万元收入。
但最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薯农不再为销路犯愁。交通设施的改善,商品薯批发生意更加便捷。今年以来,拼多多“农云行动”专项小组也走进包括寻甸在内的云南土豆产业带,助力高品质的商品薯出村进城。因全年可供应新鲜土豆,云南土豆目前已占据拼多多土豆线上销售的半壁江山。
更重要的变化在于,云南本地的土豆加工厂越来越多,对加工专用薯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技人员不仅为薯农送来种植技术,加工厂还积极下乡进村,鼓励大家种植合作88、云薯304号等加工品种。“2016年,我父亲联合一些农户,成立合作社,专门发展薯农按照企业需求种植加工薯,并按照订单进行收购。”邓长军介绍,目前,合作社联结起来的种植户达到两三百户,其中六成是彝族同胞。
去年开始,滇二娃主动与他们合作,大量收购加工薯。邓长军估算,合作社去年为滇二娃、子弟、噜咪啦等品牌供应了1万余吨的原料土豆。
得益于加工薯需求稳定,以及商品薯打开线上销路,当地农户的年均收入快速增长。在寻甸县六哨乡下洋洒拉村,一些大户的土豆种植规模达到70亩至80亩,亩均产值3吨,年收入可达50万元。
作为大宗农产品,土豆价格起伏不定,行情时有波动。但寻甸农户种植加工薯的热情不减。长远账,农户算得明白,“明年一旦市场变化,商品薯可能滞销、烂市,但加工薯由加工厂定向收购,销路和价格都更加稳定。”
“我们每季的收购价随行就市,没有上限,但下限不能低于与农户签订的保底价。”李艳琼说,“一包小小的土豆片补上了马铃薯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通过优化管理,提升科技力,打通线上销售,我们希望能够为更多薯农托底,让云南洋芋从‘特色粮’变为‘富民薯’。”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